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得到了学术界的长期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好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社会支持不但能使个体维持较好的情绪体验,还能使个体在应激状态下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刺激的伤害。关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普遍有两种假设。社会支持的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即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有必然关系,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就一定会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1]。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则认为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是通过人格因素等中介作用表现为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要通过提高个体应对刺激的能力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和积极态度来实现[2]。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我国教育领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较为充分。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以往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显著影响。 目前,我国关注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非常多,而关注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则更少。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是运用网络等多种媒体,“云教室”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面向全社会成员实施的非全日制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面授辅导相结合,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突出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就是在广播电视大学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开放教育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倡导面向所有学习者,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年龄、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残疾大学生因为生理缺陷、能力受限等问题,难以避免地受到社会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因此心理多少会受到影响而形成较为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远程高等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下,在新疆多元文化、多民族背景的影响下,又面临怎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因此,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潜能发挥,对广播电视大学更好地开展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新疆电大2013级、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专、本科179名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为被试。被试均为乌鲁木齐市户口,在乌鲁木齐市各街道、社区任残疾专委,他们均有医疗保障,在新疆电大就读期间的学费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从专项经费中划拨。被试符合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无认知障碍,能够配合量表检查,均知情同意。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179份,收回问卷155份,有效问卷145份(93.5%)。其中,男58人(40%),女87人(60%);民族:汉族105人(72.4%),维族40人(27.6%);年龄:41~50岁55人(37.9%),31~40岁54人(37.2%),20~30岁36人(24.8%);受教育程度:大专66人(45.5%),本科15人(10.3%),其它64人(44.1%);婚姻状况:已婚105人(72.4%),未婚40人(27.6%);残疾类型:肢体残疾117人(80.5%),视力残疾14人(9.8%),听力残疾12人(8.5%),多重残疾2人(1.7%);残疾程度:一级2人(1.3%),二级28人(19.3%);三级82人(56.6%),四级33人(22.8%)。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可见的实际的支持,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共3条)、主观支持(主要是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共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的多少,共3条)。共10个题项,用于研究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采用条目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1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 4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总分即10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为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为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9,10条评分之和。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好[3]。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反映被试者的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强迫状态(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人际关系(个人不自在感,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抑郁(主要指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焦虑(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敌对(恼怒,发脾气和冲动的特征)、恐怖(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偏执(对他人不满和无中生有的程度,反映猜疑和关系妄想)、精神病性(包括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用于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根据Derogatis等人的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为0.77~0.90,P<0.01,有良好的信效度。以最近1周为评定时间,采取0~4级评分。0 =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3]。 1.2.3 研究程序 本测查由新疆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统一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验时间为50分钟,对少数民族学生中汉语水平较低者,需对其客观解释题意。问卷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逐一查核,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1.3 统计处理 录入数据,采用Excel、SPSS 21.0统计工具和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4]比较 被试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因子得分都与全国常模存在极显著差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 表1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注:*P<0.05,**P<0.01,***P<0.001,下同量 表 残疾大学生 全国常模 t躯体化 1. 1. -0.544强迫症状 1. 1. -9.270***人际关系 1. 1. -11.092***抑 郁 1. 1. -6.816***焦 虑 1. 1. -6.243***敌 对 1. 1. -5.409***恐 怖 1. 1. -3.303**偏 执 1. 1. -9.514***精神病性 1. 1. -7.358*** 表2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上的差异统计项 目 年龄(岁) () F客观支持 41~50 10. 2.486 31~40 10. 20~30 10.主观支持 41~50 26. 4.604*31~40 24. 20~30 23.对支持的利用度 41~50 8. 2.207 31~40 8. 20~30 7.社会支持 41~50 45. 3.829*31~40 43. 20~30 41. 2.2 不同年龄段被试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分析 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在主观支持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且41~50岁>31~40岁>20~30岁。 2.3 不同婚姻状况被试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分析 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在总分及主观支持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婚姻状况差异,且已婚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均好于未婚被试。 2.4 社会支持与SCL-90各维度及总分相关 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无统计学意义,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他维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敌对和偏执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其他维度及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敌对无统计学意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其它各维度及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3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统计?项 目 婚姻状况 () t客观支持 已婚 1 0 . 8 3 ± 3 . 0 7 1 . 3 0 3未婚 1 0 . 2 6 ± 2 . 0 5主观支持 已婚 2 5 . 8 2 ± 3 . 8 5 4 . 0 4 6***未婚 2 2 . 8 5 ± 4 . 2 9对支持的利用度 已婚 8 . 4 7 ± 1 . 6 6 2 . 1 3 4*未婚 7 . 8 2 ± 1 . 5 9社会支持 已婚 4 5 . 1 2 ± 6 . 4 6 3 . 5 5 5***未婚 4 0 . 9 3 ± 6 . 1 3 表4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r)因 子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躯体化 -0.14 -0.15 -0.274**-0.223**强迫症状 -0.08 -0.15 -0.250**-0.195*人际关系 -0.07 -0.213**-0.256**-0.228**抑 郁 -0.11 -0.184*-0.270**-0.233**焦 虑 -0.15 -0.241**-0.273**-0.283**敌 对 -0.03 -0.12 -0.186* -0.14恐 怖 -0.14 -0.214**-0.247**-0.255**偏 执 -0.05 -0.227**-0.196* -0.212**精神病性 -0.09 -0.253**-0.279**-0.270**总 分 -0.1 -0.215**-0.274**-0.249** 2.5 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结果 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只对偏执、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除敌对、偏执因子及总分无显著预测作用外,对其他因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总分除不能显著预测敌对这个因变量的情况外,对心理健康其他因子及总分有显著和极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表5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项 目 躯体化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总 分第一组性 别 1.179 -0.143 -0.590 -1.167 -0.437 0.797 -0.173 -1.229 -1.243 -0.577 3.568**2.587*3.363*3.579**4.012**1.635 3.155*3.077*4.649**3.656**第二组性 别 社会支持 -2.760**-2.398*-2.830**-2.914**-3.557**-**-2.648**-3.418**-3.105**△R2 0.043 0.026 0.044 0.053 0.070 0.012 0.053 0.046 0.075 0.053 F 4.321*2.933 4.354*5.136**6.506**1.897 5.105**4.550*6.940**5.131**客观支持 - 0.517 主观支持 -*-2.044*-1.482对支持的利用度-2.913**-2.550*-2.389*-2.583*-2.407*-*-*-2.569△R2 0.065 0.041 0.060 0.066 0.076 0.017 0.055 0.053 0.090 0.067 F 3 讨 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 孙玉梅就我国残疾大学生的研究现状对2003 -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得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而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比健全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多,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常模的研究不一致[5]。与万书玉[6]、曹海涛[7]等人研究得出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健全人的结果也不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的结果与被试的境遇及得到的社会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从社会因素来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支持、家庭环境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均未踏入社会,尚处于求学阶段,生活主要目标是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面临就业、恋爱婚姻、家庭等种种问题,面临着真正进入社会这个大环境,接受实践的考验和锻炼,而目前社会就业等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还有待提升。同时,他们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要靠家庭或别的途径解决,经济上不能独立。除了附设有特殊教育学院或系部的高校外,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残疾大学生无障碍设施并不健全,相应的无障碍服务也难以保证。经济资源匮乏、社会支持、家庭培养、政治参与等方面的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残疾大学生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等积极精神,存在较严重的依赖心态,面临着比普通健全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心理压力会更大。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普通高校是汇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佼佼者众多,残疾大学生随班就读,作为班级的极少数、弱势群体置身其中,更容易产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症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立法等多方面的努力,但残疾人在社会中仍容易遭受歧视、虐待甚至遗弃,在就业等方面依然难有平等待遇。在恋爱及择偶方面,可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小。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面临更大的交往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遇到困扰和挫折,这些会给个体带来更多负性情绪的积累,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扰,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以往研究表明,给予残疾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可能越好,产生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冯永强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特别是主观支持越多,就可以明显地减少其抑郁发生的几率[8]。 据中科院发布的2007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影响成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居住保障。本研究被试皆为成人,均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属于残疾人当中文化程度较高群体,其中73%是已婚状态。又因为这些被试生活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均为社区、街道的残疾专委,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能享受比较好的医疗条件。他们或与父母同住,或拥有自己的住房,条件最差的是享受政府廉租房,居有保障。他们的这种境遇甚至好过一些健全人。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尤其是在高压力时,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普遍增益作用。本研究被试在新疆电大就读期间的学费由自治区残联从残疾人专项经费里划拨,所在单位也会在被试就读期间给予考前复习时间等方面的支持,新疆电大也在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工作无障碍服务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同时还结合“国际助残日”等主题活动,为被试积极融入社会,加强交流沟通创造良好条件。而李强的研究结果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9]。李强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158名学生进行测查后发现,同1998年唐秋萍等人修订的SCL-90中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发现两者大多数因子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且聋哑大学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3项因子分还显著低于后者[10]。李强等人经研究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虽然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聋哑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但仅就残疾人群体而言,聋哑大学生在身体意象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就业能力比起其他残疾人群体也明显好一些。同时,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有残疾人的“清华”“北大”之美誉,对聋哑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支持,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也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 社会支持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41~50岁年龄段被试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好于31~40,20~30岁年龄段的被试,且呈现出社会支持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这是由于20~30岁年龄段的大部分被试踏入社会不久,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社会网络或人际交往系统较之年长的被试还不够完善。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于年长的被试来说比较少,相应的能感受到的支持也就越少,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也就会越低。有研究表明:积极社区参与及良好夫妻、亲属、朋友互动关系,能有效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2]。 3.3 社会支持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社会支持水平在总分及主观支持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婚姻状况差异,且已婚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均好于未婚被试。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对被试而言,相对于以物质等形式存在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这与以往对普通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研究的结论一致[11]。沃海特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正相关[2]。凯斯勒研究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对应激能够起缓冲作用[2]。由此可见,已婚被试较未婚被试,更容易获得较多的主观支持,也就有可能提高自身对支持的利用度。 3.4 社会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经过对被试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与回归的分析得出,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这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因子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也得出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预测作用不显著。杨素华、杨秋苑、何莹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10-12]。这正好应证了Thoits的观点:即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社会支持的效果与被感知到支持的程度相一致。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无显著相关,与其它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3个因子很大程度上由个人人格因素及客观情景引发,个体的主观支持难以发挥作用。而在回归分析中,主观支持只对心理健康的偏执和精神病性两个维度起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其它维度及总分作用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主观支持需要以客观支持为中介发生作用,或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健康。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在回归分析中,也体现出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较强的预测性。社会支持总分除了对敌对维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其它维度及总分都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对支持的利用在主观支持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中起到重要的中介调节作用,无论他人客观上提供了多少物质的援助和个体的主观感受如何,个体只有切实利用了这些支持才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13-16]。上面的分析表明,对于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来说,对社会支持利用的越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越有益,充分的社会支持在维持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得到了学术界的长期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好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社会支持不但能使个体维持较好的情绪体验,还能使个体在应激状态下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刺激的伤害。关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普遍有两种假设。社会支持的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即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有必然关系,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就一定会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1]。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则认为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是通过人格因素等中介作用表现为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要通过提高个体应对刺激的能力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和积极态度来实现[2]。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我国教育领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较为充分。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以往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显著影响。 目前,我国关注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非常多,而关注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则更少。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是运用网络等多种媒体,“云教室”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面向全社会成员实施的非全日制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面授辅导相结合,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突出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就是在广播电视大学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开放教育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倡导面向所有学习者,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年龄、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残疾大学生因为生理缺陷、能力受限等问题,难以避免地受到社会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因此心理多少会受到影响而形成较为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远程高等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下,在新疆多元文化、多民族背景的影响下,又面临怎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因此,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潜能发挥,对广播电视大学更好地开展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新疆电大2013级、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专、本科179名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为被试。被试均为乌鲁木齐市户口,在乌鲁木齐市各街道、社区任残疾专委,他们均有医疗保障,在新疆电大就读期间的学费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从专项经费中划拨。被试符合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无认知障碍,能够配合量表检查,均知情同意。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179份,收回问卷155份,有效问卷145份(93.5%)。其中,男58人(40%),女87人(60%);民族:汉族105人(72.4%),维族40人(27.6%);年龄:41~50岁55人(37.9%),31~40岁54人(37.2%),20~30岁36人(24.8%);受教育程度:大专66人(45.5%),本科15人(10.3%),其它64人(44.1%);婚姻状况:已婚105人(72.4%),未婚40人(27.6%);残疾类型:肢体残疾117人(80.5%),视力残疾14人(9.8%),听力残疾12人(8.5%),多重残疾2人(1.7%);残疾程度:一级2人(1.3%),二级28人(19.3%);三级82人(56.6%),四级33人(22.8%)。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可见的实际的支持,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共3条)、主观支持(主要是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共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的多少,共3条)。共10个题项,用于研究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采用条目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1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 4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总分即10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为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为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9,10条评分之和。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好[3]。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反映被试者的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强迫状态(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人际关系(个人不自在感,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抑郁(主要指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焦虑(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敌对(恼怒,发脾气和冲动的特征)、恐怖(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偏执(对他人不满和无中生有的程度,反映猜疑和关系妄想)、精神病性(包括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用于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根据Derogatis等人的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为0.77~0.90,P<0.01,有良好的信效度。以最近1周为评定时间,采取0~4级评分。0 =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3]。 1.2.3 研究程序 本测查由新疆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统一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验时间为50分钟,对少数民族学生中汉语水平较低者,需对其客观解释题意。问卷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逐一查核,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1.3 统计处理 录入数据,采用Excel、SPSS 21.0统计工具和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4]比较 被试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因子得分都与全国常模存在极显著差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 表1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注:*P<0.05,**P<0.01,***P<0.001,下同量 表 残疾大学生 全国常模 t躯体化 1. 1. -0.544强迫症状 1. 1. -9.270***人际关系 1. 1. -11.092***抑 郁 1. 1. -6.816***焦 虑 1. 1. -6.243***敌 对 1. 1. -5.409***恐 怖 1. 1. -3.303**偏 执 1. 1. -9.514***精神病性 1. 1. -7.358*** 表2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上的差异统计项 目 年龄(岁) () F客观支持 41~50 10. 2.486 31~40 10. 20~30 10.主观支持 41~50 26. 4.604*31~40 24. 20~30 23.对支持的利用度 41~50 8. 2.207 31~40 8. 20~30 7.社会支持 41~50 45. 3.829*31~40 43. 20~30 41. 2.2 不同年龄段被试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分析 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在主观支持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且41~50岁>31~40岁>20~30岁。 2.3 不同婚姻状况被试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分析 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在总分及主观支持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婚姻状况差异,且已婚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均好于未婚被试。 2.4 社会支持与SCL-90各维度及总分相关 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无统计学意义,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他维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敌对和偏执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其他维度及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敌对无统计学意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其它各维度及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3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统计?项 目 婚姻状况 () t客观支持 已婚 1 0 . 8 3 ± 3 . 0 7 1 . 3 0 3未婚 1 0 . 2 6 ± 2 . 0 5主观支持 已婚 2 5 . 8 2 ± 3 . 8 5 4 . 0 4 6***未婚 2 2 . 8 5 ± 4 . 2 9对支持的利用度 已婚 8 . 4 7 ± 1 . 6 6 2 . 1 3 4*未婚 7 . 8 2 ± 1 . 5 9社会支持 已婚 4 5 . 1 2 ± 6 . 4 6 3 . 5 5 5***未婚 4 0 . 9 3 ± 6 . 1 3 表4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r)因 子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躯体化 -0.14 -0.15 -0.274**-0.223**强迫症状 -0.08 -0.15 -0.250**-0.195*人际关系 -0.07 -0.213**-0.256**-0.228**抑 郁 -0.11 -0.184*-0.270**-0.233**焦 虑 -0.15 -0.241**-0.273**-0.283**敌 对 -0.03 -0.12 -0.186*-0.14恐 怖 -0.14 -0.214**-0.247**-0.255**偏 执 -0.05 -0.227**-0.196*-0.212**精神病性 -0.09 -0.253**-0.279**-0.270**总 分 -0.1 -0.215**-0.274**-0.249** 2.5 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结果 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只对偏执、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除敌对、偏执因子及总分无显著预测作用外,对其他因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总分除不能显著预测敌对这个因变量的情况外,对心理健康其他因子及总分有显著和极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表5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项 目 躯体化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总 分第一组性 别 1.179 -0.143 -0.590 -1.167 -0.437 0.797 -0.173 -1.229 -1.243 -0.577 3.568**2.587*3.363*3.579**4.012**1.635 3.155*3.077*4.649**3.656**第二组性 别 社会支持 -2.760**-2.398*-2.830**-2.914**-3.557**-**-2.648**-3.418**-3.105**△R20.043 0.026 0.044 0.053 0.070 0.012 0.053 0.046 0.075 0.053 F 4.321*2.933 4.354*5.136**6.506**1.897 5.105**4.550*6.940**5.131**客观支持 - 0.517 主观支持 -*-2.044*-1.482对支持的利用度-2.913**-2.550*-2.389*-2.583*-2.407*-*-*-2.569△R20.065 0.041 0.060 0.066 0.076 0.017 0.055 0.053 0.090 0.067 F 3 讨 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 孙玉梅就我国残疾大学生的研究现状对2003 -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得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而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比健全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多,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常模的研究不一致[5]。与万书玉[6]、曹海涛[7]等人研究得出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健全人的结果也不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的结果与被试的境遇及得到的社会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从社会因素来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支持、家庭环境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均未踏入社会,尚处于求学阶段,生活主要目标是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面临就业、恋爱婚姻、家庭等种种问题,面临着真正进入社会这个大环境,接受实践的考验和锻炼,而目前社会就业等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还有待提升。同时,他们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要靠家庭或别的途径解决,经济上不能独立。除了附设有特殊教育学院或系部的高校外,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残疾大学生无障碍设施并不健全,相应的无障碍服务也难以保证。经济资源匮乏、社会支持、家庭培养、政治参与等方面的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残疾大学生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等积极精神,存在较严重的依赖心态,面临着比普通健全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心理压力会更大。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普通高校是汇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佼佼者众多,残疾大学生随班就读,作为班级的极少数、弱势群体置身其中,更容易产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症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立法等多方面的努力,但残疾人在社会中仍容易遭受歧视、虐待甚至遗弃,在就业等方面依然难有平等待遇。在恋爱及择偶方面,可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小。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面临更大的交往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遇到困扰和挫折,这些会给个体带来更多负性情绪的积累,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扰,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以往研究表明,给予残疾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可能越好,产生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冯永强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特别是主观支持越多,就可以明显地减少其抑郁发生的几率[8]。 据中科院发布的2007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影响成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居住保障。本研究被试皆为成人,均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属于残疾人当中文化程度较高群体,其中73%是已婚状态。又因为这些被试生活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均为社区、街道的残疾专委,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能享受比较好的医疗条件。他们或与父母同住,或拥有自己的住房,条件最差的是享受政府廉租房,居有保障。他们的这种境遇甚至好过一些健全人。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尤其是在高压力时,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普遍增益作用。本研究被试在新疆电大就读期间的学费由自治区残联从残疾人专项经费里划拨,所在单位也会在被试就读期间给予考前复习时间等方面的支持,新疆电大也在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工作无障碍服务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同时还结合“国际助残日”等主题活动,为被试积极融入社会,加强交流沟通创造良好条件。而李强的研究结果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9]。李强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158名学生进行测查后发现,同1998年唐秋萍等人修订的SCL-90中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发现两者大多数因子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且聋哑大学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3项因子分还显著低于后者[10]。李强等人经研究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虽然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聋哑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但仅就残疾人群体而言,聋哑大学生在身体意象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就业能力比起其他残疾人群体也明显好一些。同时,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有残疾人的“清华”“北大”之美誉,对聋哑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支持,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也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 社会支持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41~50岁年龄段被试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好于31~40,20~30岁年龄段的被试,且呈现出社会支持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这是由于20~30岁年龄段的大部分被试踏入社会不久,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社会网络或人际交往系统较之年长的被试还不够完善。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于年长的被试来说比较少,相应的能感受到的支持也就越少,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也就会越低。有研究表明:积极社区参与及良好夫妻、亲属、朋友互动关系,能有效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2]。 3.3 社会支持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社会支持水平在总分及主观支持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婚姻状况差异,且已婚被试社会支持水平均好于未婚被试。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对被试而言,相对于以物质等形式存在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这与以往对普通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研究的结论一致[11]。沃海特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正相关[2]。凯斯勒研究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对应激能够起缓冲作用[2]。由此可见,已婚被试较未婚被试,更容易获得较多的主观支持,也就有可能提高自身对支持的利用度。 3.4 社会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经过对被试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与回归的分析得出,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这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因子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也得出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预测作用不显著。杨素华、杨秋苑、何莹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10-12]。这正好应证了Thoits的观点:即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社会支持的效果与被感知到支持的程度相一致。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无显著相关,与其它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3个因子很大程度上由个人人格因素及客观情景引发,个体的主观支持难以发挥作用。而在回归分析中,主观支持只对心理健康的偏执和精神病性两个维度起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其它维度及总分作用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主观支持需要以客观支持为中介发生作用,或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健康。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在回归分析中,也体现出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较强的预测性。社会支持总分除了对敌对维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其它维度及总分都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对支持的利用在主观支持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中起到重要的中介调节作用,无论他人客观上提供了多少物质的援助和个体的主观感受如何,个体只有切实利用了这些支持才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13-16]。上面的分析表明,对于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来说,对社会支持利用的越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越有益,充分的社会支持在维持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gsgbdsdxxb.cn/qikandaodu/2020/1120/577.html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投稿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版面费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